close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哪裡買最便宜.心得文.試用文.分享文行李箱/旅遊用品分享推薦.好用.推薦.評價.熱銷.開箱文.優缺點比較

前幾天在逛街的時候看到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覺得很心動而且正打算買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但是我想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在網路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而且24小時都能買,上網慢慢挑選,不用等店家開門也不用看店員臉色

親子教養,親職、教養,健康、休閒、親子,書籍、文具、DVD,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產品網址





https://tw.partner.buy.yahoo.com:443/gd/buy?mcode=MV9iNXkrdVpEU2tsMC9FUlVFc2pmSTY2Y0dRUmpHUnA5Tyt3N0FMbFVFQWVzPQ==&url=https://tw.buy.yahoo.com/gdsale/gdsale.asp?gdid=3663547




  • 對日本媽媽來說:


  • 孩子可以愛,但不能寵壞!


  • 與其給他一切,不如教他方法!




  • 內容簡介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對日本媽媽來說:
    孩子可以愛,但不能寵壞!
    與其給他一切,不如教他方法!


    【內容簡介】

    為什麼日本人即使面臨311核災,仍然如此井然有序?

    為什麼日本的建築、藝術、設計,其創意與細膩總是讓世人耳目一新?

    答案是:教育。

    當一個華人媽媽看到一個日本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衝擊與省思?同樣身為東方人,日本的街道為什麼比較整潔,日本的孩子為什麼比較有禮貌,日本人為什麼比較遵守社會規範?此書以生活化的例子,清楚呈現中日教育觀念的差異,並且提出既簡單又實用的教養建議。

    ★你最頭大的教養問題,日本媽媽這樣教:

    .孩子有好身體不是呵護出來的?
    →讓孩子穿得少一點,動得多一點,鍛鍊耐凍力,孩子身體自然好!
    →好體質靠鍛練,意志力靠磨練!

    .孩子不愛做家事怎麼辦?
    →把家事變成遊戲,試著讓孩子當家做主!

    .孩子在超市哭鬧,不買零食就不離開,怎麼辦?
    →冷處理也是一種處理,孩子犯錯時,不用急著責罵,等孩子冷靜下來,給他選擇的權利,並說明他做錯了什麼。

    ★日本媽媽這樣教出負責任、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讓孩子自己背書包、自己走路上學→父母無法幫孩子背一輩子,這樣教孩子負責任!

    .對孩子的愛給一半,藏一半?→孩子越早獨立,長大越有能力,這樣教孩子獨立!

    .做錯了輕輕敲手,做對了微笑以對→與其說教不如調教,這樣教孩子守規矩!

    .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團隊合作比個人能力重要→從「兩人三腳」遊戲,這樣教孩子團隊合作!

    .好奇心、想像力和動手做三大能力缺一不可→從動手做孩子最愛的玩具開始,這樣教孩子創造力!

    ★45條日式「武士道」教養法,教出負責蹈矩的好孩子!

    .武士道教養1:自己的書包自己背,自己的事自己做

    .武士道教養2:培養好習慣要有耐心,糾正壞習慣要有信心

    .武士道教養3:以詢問取代決定,以討論取代命令

    .武士道教養4:愛孩子,批評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

    .武士道教養5:與其發脾氣,不如冷處理

    本書特色

    1.世界媽媽教養系列以各國媽媽特殊的教養觀為切入點,題材特殊。本系列書已出版《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猶太媽媽這樣教理財》、《美國媽媽這樣教獨立》預計一季出版一本。

    2.理論清晰,全書均以一個家庭的生活經驗為例說明,教養概念生活化十足,貼近父母的教養需求。

    3.全書為完整的情境互動故事,一章一個教養情境,可讀性佳,脈絡清楚。

    4.各篇文後附日式武士道教養法:深度探討釐清教養觀點,日式「武士道」教養一目了然。

    5.文前附教養情境模擬測驗表:不論你是嚴格虎媽、使命必達的直昇機父母,還是講究規矩的日本媽媽,都能從中發現自身教養盲點與優點,進而調整腳步,讓親子互動更良好。


    【作者簡介】

    孫玉梅

    資深記者、編輯,現從事中外兒童教育理論研究和策劃撰稿工作,致力於家庭教育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圖書的寫作策劃,在多所知名早期教育機構擔任顧問等工作。出版過多部育兒、親子類圖書,見解獨特,理念新穎。

    愛立方專家顧問團策畫

    黃繹霖(教育心理學專家、兒童文學作家、嬰幼兒早期教育研究頂尖專家)

    呂莉萍(朝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婦幼保健中心首席專家)

    王濤(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教育學博士、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

    葉舟(心理學博士、心理解說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名人推薦】

    李偉文(日劇教養達人、親子作家)、大橋佳代子(親子作家、移動式教養達人)、張尤麗(親子作家、「2266新竹親子聚會」創辦人)推薦

    .每個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李偉文(日劇教養達人、親子作家)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這本《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值得所有父母親思考與學習。

    .好教養就在理所當然的小事裡!──大橋佳代子(親子作家)
    從小幫忙做家務,書包自己背,處處為別人著想,盡量不給人添麻煩……這些對於每一個日本孩子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小事,但卻往往被我們的很多父母所忽略。很多亞洲媽媽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就是最優秀的,所以不惜花錢送孩子去補習班,孩子的每一天被安排得滿滿的,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作者以細膩的觀察,簡素的文筆提醒了我們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其實就是從這些微不足道小事開始。

    .不要麻煩別人就是對自己負責──張尤麗(親子作家)
    一般的教養書都是個人的教養經驗分享,不會出現別人,也沒有小孩跟別人互動的描述。作者以母親的眼睛,去看日本人的教育優點,以具體情境描述,很是難得的理性重於感性面。書中整理出的「武士道教養法」,我對照了以前在日本的生活經驗,真的都是生活中俯拾皆是的日式教養心法。


    【目錄】

    【推薦】每個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李偉文(日劇教養達人、親子作家)

    【推薦】不要麻煩別人就是對自己負責──張尤麗(親子作家)

    【推薦】好教養就在理所當然的小事裡!──大橋佳代子(親子作家)

    PART1放手而不放任
    ──養成好習慣從小時候開始、從小事做起!
    禮貌謙讓,行事溫文爾雅,有板有眼,遇事沉著以對……如果你看過一些日本的電影或電視劇,相信都會對於日本人優秀的品德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實上,日本國民的良好修養,源於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不遺餘力地嚴格執行,以培養喜愛勞動、喜歡鍛鍊身體、守規矩、很有環保意識等特質。

    讓孩子從小接受「武士道」教育──培養忍耐力的身心訓練
    謝謝阿姨!行李我自己背就可以了
    武士道教養1:為了孩子好,一定要捨得

    培養做事能力,從進廚房開始
    讓孩子從小幫忙做家事
    武士道教養2:沒有天生壞孩子,只有不會教育孩子的懶父母

    規矩比成績重要──讓孩子明白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從餐桌和地鐵學禮儀
    武士道教養3:守規矩懂禮貌,要從生活小事教起

    自己的東西自己背──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父母無法幫孩子背一輩子
    武士道教養4:自己的書包自己背,自己的事自己做

    少穿一點不生病──健康是鍛鍊出來的!
    穿得少,動得多,身體自然好
    武士道教養5:讓孩子成為挺立的大樹,而不是溫室的花草

    把垃圾帶回家──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乾淨的市容,要靠大家維持
    武士道教養6:自己的垃圾,自己帶回家

    愛,要給一半藏一半──孩子可以愛,不可以寵壞
    孩子,請你自己走路上學
    武士道教養7: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學得越少

    PART2舐犢而不護犢
    ──讓孩子獨立、自主、對自己負責
    日本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自主、獨立的精神,大部分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做家事,包括幫忙準備食材及洗碗、讓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及整理自己的書包、讓孩子自己去買東西等。反觀華人家庭,不但過分寵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做家事,很多孩子甚至都上大學了,還要父母幫忙做事。我們應該向日本的父母學習,從小讓孩子整理房間,處理自己的事情,訓練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幫忙
    媽媽,我不會剝蝦殼!
    武士道教養8:不狠下心來教育孩子,就教不出好孩子

    把家事變遊戲,慢慢培養好習慣
    讓孩子從六歲開始自己洗衣服
    武士道教養9:孩子越早獨立,長大越有能力

    多吃一點苦──訓練孩子的毅力
    別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武士道教養10:適度的保護是「愛」,過度的呵護是「害」

    試著讓孩子當家──慢慢增加家事的分量與難度
    能讓孩子做的盡量放手讓他做
    武士道教養11:與其給他一切,不如教他方法

    容忍孩子做得不完美──多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
    肯定孩子努力的成果
    武士道教養12:培養好習慣要有耐心,糾正壞習慣要有信心

    孩子跌倒,請他自己勇敢站起來
    孩子跌倒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
    武士道教養13:以鼓勵取代安慰,讓孩子勇敢而不依賴

    別替孩子做決定,給他選擇權
    孩子的大學,由孩子做主
    武士道教養14:少一點干涉,多一點支持

    PART3尊重而不放縱
    ──教出幸福而自信的孩子
    隨著孩子漸漸成長,自尊心會越來越強,越來越需要一個自由而私密的空間。聰明的日本父母非常瞭解也非常重視這一點,不會隨便侵入孩子的私密領地,例如不隨便進出孩子的房間。日本父母會像呵護情書一樣,呵護著孩子的領地。同時,在日本,很少有父母強迫孩子去做什麼,而是尊重孩子的意見或選擇,盡量給予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愛孩子,從尊重孩子的隱私做起
    噓,這是我的秘密!
    武士道教養15: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父母

    尊重隱私,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爸爸媽媽,請給我一點自由!
    武士道教養16:給予適當的管教,而非過度的壓迫

    尊重孩子的第一步──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孩子要進步,爸爸媽媽也要進步
    武士道教養17: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不要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武士道教養18:以詢問取代決定,以討論取代命令

    溺愛不是愛──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說「不」
    不管!我就是要買零食!
    武士道教養19:溺愛讓孩子依賴,尊重讓孩子成長

    鼓勵孩子打工──培養做事能力,累積社會經驗
    一切都要透過勞動獲得
    武士道教養20:只要孩子喜歡,就讓他去做,不適合再委婉提醒!

    對每個孩子一視同仁──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打架一定有原因
    武士道教養21:孩子的自信與自尊,來自於父母師長的公平對待

    PART4說教不如調教
    ──教出有愛心、有耐力、有修養的孩子
    日本人對孩子是因才施教的,孩子年紀不同,教育的重點就不同。孩子小的時候,多採取獎懲結合的「尼考(口彭)」原則;孩子稍大一些,就採取放養政策,不僅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比較寬容,也會鼓勵孩子攀樹爬牆、獵奇探險等,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鍛鍊的機會,而不是單純地靠說教。溫暖地守候,細心地聆聽,親切地交流,言傳身教,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有修養、有愛心、有耐力的人。

    「尼考(口彭)」原則──獎懲結合,才能讓孩子均衡發展
    做錯了,輕輕敲手;做對了,微笑以對
    武士道教養22:愛孩子,批評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

    冷處理也是一種處理──孩子犯錯時,不用急著責罵
    稍微冷落孩子,忍住管教的衝動
    武士道教養23:可以冷處理,但不能傷害孩子

    身教重於言教──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為了孩子,父母不能麻木不仁
    武士道教養24:教育孩子之前,先嚴以律己

    讓孩子盡情哭──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問他為什麼哭
    孩子哭了不必急著哄
    武士道教養25:與其發脾氣,不如冷處理

    餐桌就是課桌──讓孩子明白食物來之不易
    趁機為孩子上一堂「食育」課
    武士道教養26: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吃飯

    不管教,就等於放任──把孩子教好,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教育應該是一種理性行為
    武士道教養27:應該管教的時候,就要嚴格管教

    PART5自重而不自私
    ──讓孩子懂得分享,學會與他人合作
    許多華人父母很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什麼都依著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結果造成現在的孩子確實越來越有個性,另一方面卻漸漸以自我為中心。日本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而非強調個人的能力。所以,日本人的團隊精神與協作精神比較高。我們應該向日本父母學習,注意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這樣才有利於提升孩子各方面的特質。

    團體的力量大於個人──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武士道教養28:要讓孩子學會合作,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風靡日本小學的「兩人三腳」──團結精神要從小培養
    從遊戲中學習合作
    武士道教養29:從小事做起,從小時候開始

    考試不排名──團隊合作比個人能力重要
    家事一起做,做得又快又好
    武士道教養30:獨立而不自利,順從而不盲從

    讓孩子學會與人友好相處
    經常帶孩子搭公車
    武士道教養31:願意與他人分享,他人才有可能與自己分享

    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
    別讓孩子眼中只看得到自己
    武士道教養32:引導孩子站在別人立場思考,別怕吃一點虧!

    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讓孩子互相模仿,彼此學習
    我喜歡跟你一起玩!
    武士道教養33:父母的命令比不上孩子之間的互動

    PART6順境不如逆境
    ──鍛鍊孩子的意志力與獨立性
    毅力也稱為意志力,是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重要特質之一。與華人孩子相比,日本孩子的意志力更堅強,這是由於日本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視鍛鍊孩子的毅力。華人父母也應該明白強者不是寵出來的,也不是慣出來的,而是在逆境中鍛鍊出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因此,父母應該要千方百計地為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不斷地提高孩子的毅力。

    要讓孩子有毅力,先建立他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鍛鍊孩子的機會
    武士道教養34:能走路就別坐車,能爬樓梯就別坐電梯

    喜歡的事就要堅持做下去──唯有堅持才可能成功
    媽媽的鼓勵,讓手塚治蟲從醫學博士變成漫畫家
    武士道教養35:教育經驗可以借鑒,但不可以完全複製

    真的愛孩子,就讓他出外闖蕩
    離開父母的保護,體會生活的艱辛
    武士道教養36:懂得適時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藉由耐寒訓練,鍛鍊孩子的體質與毅力
    鍛鍊體質要從小開始
    武士道教養37:好體質靠訓練,意志力靠磨練

    鼓勵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困境
    養出不生病的孩子,多走路好過多吃補
    武士道教養38:讓孩子沐浴在陽光中,也接受風雨的考驗

    家裡再有錢,孩子也要窮養──灌輸孩子節省惜物的觀念
    節省的孩子比較能吃苦
    武士道教養39:節省,是為了真正的富有

    PART7鼓勵而不壓抑
    ──藉由實際參與,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可是與日本的孩子相比,華人孩子的創新能力似乎有些欠缺。之所以有這樣的差距,原因在於日本的家長從小就注重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幫孩子買玩具時,會選擇可以自由組裝的玩具;父母不僅鼓勵孩子提問題,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看法,而且會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等地方開闊眼界,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

    自己做玩具──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買來的玩具比不上自己親手做的
    武士道教養40:培養創造力,從零歲開始

    培養動手能力,從生活小事著手
    鼓勵孩子經常動手做玩具、做料理
    武士道教養41: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培養更多興趣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時常發問是創新的基礎
    孩子問問題時,千萬別說「我在忙」
    武士道教養42:想要激發創造力,要先培養好奇心

    想像力與創造力成正比──尊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
    創新的發明,來自於豐富的想像力
    武士道教養43:創造情境,張開想像的翅膀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創新
    設計各種遊戲讓孩子參與
    武士道教養44:讓孩子從做中玩,從玩中學

    鼓勵孩子異想天開、大膽聯想
    運用已知的經驗去解決未知的問題
    武士道教養45:希望孩子有創意,父母要先有顆童心


    【序】

    推薦序1
    每個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
    李偉文(日劇教養達人、親子作家)

    台灣民眾對日本的情感可以說是錯綜複雜,年輕人因為時尚流行趨勢而哈日,家裡老人家因為童年生長在日本時代,所以對日本文化自然會有一種鄉愁似的美好想像,至於正在社會辛苦奔波的中年人,一方面因為商場的競爭與二次大戰的侵華歷史偶爾懷抱敵意,另一方又因為日本人的自律與求完美的龜毛精神不得不致上某種敬意。

    至於我這些年來,因為隨著孩子成長在尋找各種有效的教養工具時,發現了日本的戲劇節目,覺得非常適合當作潛移默化養成孩子各種生活習慣的好幫手。

    雖然這些年日本的社會氛圍一直有些狀況,在環境變遷過程中也有許多年輕人適應不良,但是他們在學童階段的家庭教育普遍來說,的確令人佩服。

    我也非常認同這本《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的做法,因為負責、自律這些生活常規一直是我教養孩子最核心的努力目標,有許多家長聽信某些專家的話,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以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父母就放棄管教的責任。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地寵溺孩子,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規矩又自我中心的小霸王。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這本《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值得所有父母親思考與學習。

    推薦序2
    好教養就在理所當然的小事裡!
    大橋佳代子(親子作家)

    從小幫忙做家務,書包自己背,處處為別人著想,盡量不給人添麻煩……這些對於每一個日本孩子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小事,但卻往往被我們的很多父母所忽略。很多亞洲媽媽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就是最優秀的,所以不惜花錢送孩子去補習班,孩子的每一天被安排得滿滿的,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作者以細膩的觀察,簡素的文筆提醒了我們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其實就是從這些微不足道小事開始。

    推薦序3
    不要麻煩別人就是對自己負責
    主婦張尤麗(親子作家)

    因為先生工作的緣故,曾在日本居住了四年,這期間我設法參加了千葉縣館山市的自主育兒團體「小雞會」,所以閱讀本書,格外有感覺。

    一般的教養書都是個人的教養經驗分享,不會出現他人,也沒有小孩跟他人互動的描述。本書作者是以一位母親的眼睛,去看別人的教育優點,以具體情境描述,很是難得的理性重於感性面。

    我一開始帶孩子就是在日本,所以很自然的照著日本人的方式教養小孩。在冬天十℃以下時,也讓寶寶穿著短褲長襪出門。有一次回台灣度假時,連等公車我都會被不認識的陌生人提醒說:「你讓孩子穿太少了!」這時我會指著寶寶正在流汗的額頭讓她看說:「你看,她讓我揹在身上,熱到都流汗了。」日本是溫帶國家,冬天在室內幾乎都會開暖氣,其實不冷。寶寶習慣當地的溫度後,回到台灣反而覺得很熱。路人是好心,認為想當然耳寶寶要穿多點;這種「想當然耳」,好的就是內化,糟的就是以訛傳訛了。

    日本的一些日常生活習慣,我也這樣延用在教養上。

    小孩出門會用日語說:「我出去了。」我就會接著說:「要回來喔。」她到家時要說:「我回來了。」吃飯前會等家人坐定,雙手合十姆指壓著筷子說:「要開動了。」吃完飯後要說:「謝謝招待。」甚至連睡前要跟父母道晚安,也是來句日語:「OYASUMI。」

    當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夠時,透過每天每天的日常使用,把生活習慣內化成一種根深柢固的反射性禮貌動作。現在孩子大了,我就能夠體驗出它其中的奧妙。雖然是使用日語,但是這樣的日常三餐的平常互動,孩子知道透過這樣固定的對話,時時表達出對家人的感謝與關心。愛不愛不一定只有口說和擁抱,反而這種反射性的關懷對話,更合乎我們華人的民情,才是自然而然的表達出家人的關懷。

    書中整理出的「武士道教養」,我對照了以前在日本的生活經驗,真的都是日本人生活中俯拾皆是的日式教養心法。以下就舉例說明,對照給大家參考:

    .武士道教養6自己的垃圾,自己帶回家:在育兒團體「小雞會」的規則中,要求大家要把寶寶的尿布,還有午餐的超市塑膠便當盒帶回家丟掉。因為聚會是固定借用公家的場地活動,增加的垃圾,要自己處理。甚至我到日本太太家玩時也發現,她們要幫寶寶換尿布時,要先跟主人家告罪一番,換下來的尿布,一樣會包起來帶回家丟掉。後來朋友到我家來玩,如果她寶寶要換尿布,我也會給她一個塑膠袋或是用報紙包起來再丟。因為家裡沒人用尿布時,不會天天倒垃圾,不包起來很容易就發臭。

    .武士道教養26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吃飯:我們在日本時,住的是公司的家族宿舍,所以遇到的都是日本人。我老公告訴我說,樓上的山崎先生因為每天回家時間都深夜,小孩都睡了。為了跟孩子有交集,早上他會做好全家的早餐,陪孩子們以及也要上班的太太聊一聊,然後再去公司。除了陪孩子,也有陪太太的。朋友岸部的先生也是這樣,會在八九點回家吃晚餐,然後再回公司加班。甚至晚上十點在電車站的蛋糕專櫃,都會看到很多應酬喝醉酒才要回家的先生們,提一個蛋糕回去陪罪。

    .武士道教養29從小事做起,從小時候開始:育兒書會告訴家長,先是大人懷抱孩子,手拿湯匙用小指勾住寶寶的手指,然後餵寶寶。多次下來,寶寶就學會把有食物的湯匙放進嘴裡的動作,接著就可以自己吃東西。因為寶寶開始學習吃副食品時,除了讓寶寶習慣大人的口味和學習咀嚼外,能夠自拿湯匙進食而不是大人餵,更是重點。在日本最簡單的外食,就是拉麵店。只要是帶小孩走進去,還不用開口,服務生就會主動送上小孩用的塑膠餐具。大概一歲半以後的寶寶,就有自己進食的能力,所以跟著家長在外面吃飯,也會快樂的自己吃。

    .武士道教養33父母的命令比不上孩子之間的互動:孩子有些食物不愛吃,在親子聚會時,日本媽媽們會替敢吃青椒或是青菜等食物的孩子拍拍手。然後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匠好厲害喔,青菜一下子就吃光光。在這樣的同儕互動影響下,孩子都會有勇氣去嚐試不敢吃的食物,或是不敢玩的器材。小公園有個簡單的滑繩,我家小孩一看別的哥哥姐姐抓著就滑了下去,就算對他而言看起來很高,也是抓著就滑下去了。

    當我回到台灣時,循著當年參加「小雞會」的模式,也成立了無門檻的戶外親子「2266新竹親子聚會」。曾經有過高達三十七對破八十人參加活動的紀錄,這應該是全台灣最大的親子聚會了。除了新竹動物園的沙坑外,聚會活動的地點都是戶外的免費場所,這樣小孩可以順應天性,有空間可以奔跑嬉笑,不會干擾到別人。活動時間是從早上十點到傍晚三點,參加的親子們都照著要求:自己帶便當和飲水來,自己開車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來。這樣訓練下來,不會開車的也會開,不會做飯的也會煮個蛋做飯糰。

    正如書中提到的:「不要麻煩別人就是獨立」「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我相信媽媽們都獨立了,孩子也會獨立、自己對自己負責。


    【內容試閱】

    讓孩子從小接受「武士道」教育
    ──培養忍耐力的身心訓練

    與華人孩子相比,日本的孩子更堅韌、自律,這是因為日本人更注重孩子禮儀、自立、抗挫折、創新等方面的教育。日本的父母認為,唯有讓孩子受到「以忍耐為主」的身心訓練,才能讓孩子變得堅強。所以,即使是冬天,他們也會讓孩子穿得很少出去跑步。


    五月,我應日本東京一個民間寫作組織的邀請,到東京參加一個寫作交流會。儘管只是和家人小別幾日,心裡多少有些不捨,畢竟是第一次遠離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此外,由於是第一次出遠門,還帶著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心情除了興奮外,還有肩負重任的緊張感。

    小女孩叫靜子,是朋友張小玲的女兒,一個日本人與中國人的混血兒。春節前,張小玲帶靜子回來過年。由於工作的原因,張小玲自己先返回日本,暫時把女兒放在外婆家。前陣子張小玲得知我近日要去東京,就打了電話給我。

    「嗨,簡寧,想麻煩你幫忙帶靜子回東京!」

    「好啊,沒問題。」

    「那就辛苦你了。」

    「哎,跟老朋友還客氣什麼,你真的是被日本人同化了,禮數這麼多,累不累啊!」

    「呵呵,靜子這一路上就麻煩你照顧了!」

    放下電話,我浮想聯翩,原本印象中那個大咧咧的張小玲到哪裡去了?人真是善變的動物,似乎很容易被環境同化。

    無論如何,原本一個人的東京之行,有了一個小小的旅伴,相信這一路上不會太寂寞。

    ◆謝謝阿姨!背包我自己背就好!



    出國當天早上,老公先陪我坐車到靜子的外婆家接她。



    見到我與老公,靜子馬上彎腰鞠躬,高聲問候:「阿姨、叔叔早安!」然後開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將手帕、牙刷、牙膏、湯匙、筷子、水杯都塞進一個背包裡。等她收拾完,我們便奔向機場。



    上飛機前,一切都很順利。意外的是,靜子一路上沒有麻煩我多少。當我想幫她拿背包時,她卻堅持要自己背。



    「謝謝阿姨,我自己背就好!」靜子一邊對我鞠躬點頭致謝,一邊委婉地拒絕。



    聽說日本人愛乾淨,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靜子才堅持自己背背包?我胡亂猜測著。



    從機場大門到登機,靜子就這樣自己背著背包,跟在我的身後。



    飛機上,靜子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問她任何問題,她都會很有禮貌地回答,聲音不高不低,態度溫和謙恭。遙想當年性格外向開朗、大大咧咧的張小玲,再看看眼前靜如處子、落落大方的女孩,越發覺得母女兩人沒有一點相像的地方!



    思緒天馬行空,還沒來得及想出答案,飛機很快就到了日本東京上空。



    東京風和日麗,晴空萬里。一下飛機,輕風拂面,心曠神怡。踏上他鄉的土地,遇到這樣的好天氣,真令人開心!



    靜子的媽媽張小玲已在機場大廳等候多時,寒暄之後上車,東京熱鬧而繁華的街景立即呈現在眼前。



    東京是一座適合旅遊的城市,新宿區是其中一個著名的景點。據說日落時分的新宿相當詩情畫意,一抹殘陽與不遠處的富士山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別具風情的山水畫……



    車子一路前行,風馳電掣,不一會兒就到了張小玲家。



    儘管是第一次來她家,卻不感到陌生,因為我們在網路上聊天時,她曾經把她家的照片傳給我看過。倒是她的老公淺野,雖然在他們回國時有幾面之緣,卻依然覺得陌生。或許是因為他老是不停地點頭、致意、客套,雖說禮多人不怪,但日本人的禮節也太多了,這樣一來反而讓我有些拘束,也得一個勁兒地客套,一個勁兒地點頭致意,真累人!



    ◆教養鐵規則1:為了孩子好,一定要捨得!



    吃過晚飯,我先去洗澡。洗完澡,看時間還早,就與張小玲天南地北地聊天。

    有意無意的,我又想起在飛機上的複雜情緒。



    「你家靜子怎麼不像你這樣爽快呢?我簡直懷疑她是不是你的女兒。」我調侃道。



    「怎麼了?她惹你生氣了嗎?回頭我得好好說說她。」



    「不是,我只是覺得她與你的性格不同,與一般孩子也有些不同。比如,我想幫她拿背包,要是其他的孩子早就把背包給別人拿了,可是她竟然拒絕了。」



    「呵呵,靜子不讓你幫她拿背包,是因為不想麻煩你。」



    「她小小年紀,怎麼會想到這一點,真是難得!」



    「不是難得,是因為她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在日本,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煩別人,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自然就養成習慣。●靜子每天早上起床,都是自己穿衣服、吃早餐、整理書包。所以,將她留在外婆家,我很放心。每天早上她整理書包時,我都會在一旁仔細看著,有時她會在裡面裝一、兩個玩具,表示這天她不覺得累,有時間玩。反之,不帶玩具的時候,就表示她覺得累了。」



    「如果她累,就叫她少裝兩個玩具吧!」



    「不,無論她要裝幾個玩具,我從不干涉,頂多提醒她:靜子,書包好像有點重!」



    「你太棒了!」



    「呵呵,她去上幼稚園,都是自己背書包的,別的孩子也這樣。」



    「讓這麼小的孩子自己背書包,你不心疼啊?」



    「當然心疼,靜子畢竟是孩子呀!可是一味地心疼,就無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況且她快要上小學了,不訓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麼行啊?」



    「嗯!你在日本待了這麼久,教養方式也不一樣了,說說看,日本與華人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當然有很大的差別。提到日本的教育,就說來話長了……」



    從靜子不麻煩別人的表現,我們很快就將話題轉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張小玲認為,與華人孩子相比,日本的孩子更堅韌、自律,這是因為日本人更注重孩子禮儀、自立、抗挫折、創新等方面的教育。


    ,才能讓孩子變得堅強。所以,即使是冬天,他們也會讓孩子穿得很少出去跑步。」●(參見P.246)



    「在華人社會,如果冬天讓孩子穿那麼少出去,別人肯定會懷疑孩子的父母是哪根神經斷了?還是腦子進水了?可是在日本,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他們是以『武士道』的精神教育孩子──不僅從小開始鍛鍊體質,也要學習禮儀、節約、合作精神!」



    「嗯,這次來日本,我總算大開眼界了。」



    「還有,日本的孩子很有禮貌,出門時會對家人說『我走了』,進家門時會說『我回來了』。出門前會告訴家人大概幾點回來,如果會晚點回家,就會提前打個電話給家人。這幾天,你不妨再看看日本人如何以『武士道』精神教育孩子。」



    ●無論是從小教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麻煩別人,或是讓孩子在冬天只穿一件毛線衣出去跑步、鍛鍊體質,都反映了日本家長的教育態度:如果真正為了孩子好,一定要捨得,而不是一味地寵愛。●



    在華人社會,父母似乎總認為品德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自己只要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就可以了。事實上,華人父母應該向日本父母學習,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創新能力與各種特質的培養。





    【摘文2】

    規矩比成績重要

    ──讓孩子從小事養成習慣



    日本的孩子吃飯時,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好,將盤裡的食物吃乾淨,父母不太需要分心照顧他們。在華人社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孩子吃飯時即使不吵鬧,父母也必須先照顧孩子,等孩子吃完下了餐桌,父母才有時間吃飯。這一切,或許都是由於日本人重視規矩,從小教育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





    「簡寧,張小玲,吃飯了!」



    「好的,來了!」



    我們都在餐桌上就座後,才發現靜子與樂樂還沒有坐下。



    「靜子與樂樂都快點坐下吧!」見兩個小傢伙還在忙著端菜,我有些不好意思。

    「沒關係的,我們等一下就來。」



    菜全部上桌後,吳麗、靜子與樂樂一一坐下。



    「大家別客氣,快點吃吧。尤其是簡寧,入鄉隨俗,我就不幫你夾菜了,自己來吧。」



    望著滿桌中日合璧的飯菜,我早就食欲大開了,但在兩位男士與兩個孩子面前,我提醒自己必須注意吃相。我拿起筷子,慢慢地伸向餐桌上那份色香味俱全的沙拉。



    「阿姨,那我就不客氣了,先吃了。」靜子向吳麗打聲招呼後,開始吃飯。



    「媽媽,那我也不客氣了,先吃了。」即使在自己家,樂樂也像靜子一樣彬彬有禮。



    「在自己家也這麼客氣?」我再次大感吃驚,一般孩子早就搶著夾自己愛吃的菜了,有些孩子還會用手去抓,甚至有些父母早就幫孩子把愛吃的菜夾到面前的小盤子裡了。



    ●「俗話說『不成規矩,難成方圓』。讓孩子注重餐桌上的禮儀,其實是讓孩子形成一種規則意識,習慣去遵守一些必須遵守的規矩。」看我這麼吃驚,張小玲解釋道。●



    「呵呵,飯後咱們再慢慢聊,現在快點吃飯。簡寧,下次再來的時候,我讓你嘗嘗樂樂的廚藝。」



    「啊?你準備送樂樂去學廚藝?」我再次大驚小怪地看著吳麗。



    「是啊。日本有很多專門為孩子辦的廚藝培訓班,其目的是培養孩子愛做家事、愛勞動的好習慣。」



    「在華人社會,倒是美術班、珠心算班、書法班的廣告滿街飛!」



    「吃飯,吃飯!淺野先生,真是不好意思,這些女生話真多!」李平見我們幾個女人只顧著說話,連飯都不吃了,便出聲打斷我們的談話。



    「沒關係的,大家開心就好了,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淺野先生呵呵笑著。


    ◆從餐桌和地鐵學禮儀



    不一會兒,除了淺野與李平,其他人都吃飽了。兩個孩子都把餐盤裡的食物吃得很乾淨。據說在日本,去朋友家做客,把自己面前的東西吃完是對主人的一種尊重。

    這一頓飯吃了一個多小時,整個過程中,兩個孩子十分安靜,父母不太需要分心照顧他們。這又讓我開了眼界。在華人社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兩個孩子在一起吃飯時,即使不吵鬧,父母也必須先照顧孩子,等孩子吃完下了餐桌,父母才有時間吃飯。哪有像這兩個孩子這樣讓人放心的?



    這一切,或許都是由於日本人重視規矩,從小教育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結果吧



    「日本的父母從何時開始培養孩子守規矩的觀念呢?」飯後,我問張小玲與吳麗。



    ●「應該是六歲左右吧!六歲之前,日本人會讓孩子明白自己應負的責任與義務。之後,就會對孩子進行規矩教育。這些規矩很多,且因時因地而異。大多數規矩都與禮儀有關,例如要求孩子對別人要有禮貌。同時,也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讓孩子學會克制自己的行為,謹守社會規範。」●



    或許是前一天晚上沒睡好,吃完飯後,我開始猛打哈欠。



    「簡寧,來日本之後,還沒有去逛過街吧?」吳麗問。



    「昨天去張小玲家,今天來你家,哪有時間逛街呀!」



    「那麼我們下午一起逛街,讓李平與淺野下棋,怎麼樣?」



    「好啊,可是靜子和樂樂怎麼辦呢?帶他們一起去嗎?」



    「問一下他們囉。靜子、樂樂,你們想要在家玩,還是和我們一起去逛街?」



    「我們要在家玩!」兩個小傢伙異口同聲地說。



    「好,那我們現在就出發吧!」



    告別兩位男士,我們三人出了門。



    「我們要開車、坐地鐵,還是坐計程車?」下電梯時,張小玲問。



    「開什麼車,走走多好,既環保又健康,再說從我們家坐幾站地鐵就到東京比較繁華的地區了。我們可以搭地鐵去新開的一家商場,聽說那裡的東西很便宜呢!」



    「好,坐地鐵,看看日本的地鐵與家鄉的地鐵有什麼不同!」我興奮地說道。



    「好,我們就坐地鐵吧,日本的地鐵很棒!」吳麗開心地附和。



    張小玲、吳麗與我一路晃悠晃悠,走了約十分鐘就到了地鐵站入口。進地鐵排隊等待,不到三分鐘,一輛列車就呼嘯而來。跟著其他人上了車,才發現車上的人不多,我們三個找到了座位,先坐了下來。



    第二站應該是一個轉乘站,上來了很多人,有帶孩子的家庭主婦,有打扮得體的上班族,有奇裝異服的年輕人,有面容沉靜安詳的老人。每個人都井然有序地排隊上車,沒有一個向前推擠。



    「咦,都說東京是一個生活節奏很快的城市,我怎麼看不出他們有多快啊?」



    「什麼叫快節奏?非得在地鐵擠得要死,上下班時公車堵得要死,才叫快節奏嗎?」



    「簡寧,如果你在東京待久一點,就會發現這是一座非常有秩序的城市,人們在這裡有條不紊地生活著。不僅是東京,日本其他城市或鄉村也是這樣。」



    「為什麼?」



    「因為日本人很遵守公共秩序啊!」



    「這就是說,日本人很有自覺吧!」



    「確切地說應該是日本人重視規矩。在他們看來,孩子守規矩比考高分更重要。因為只有養成遵守社會規範的習慣,孩子將來進入社會才能變成守規矩的人。唯有大家共同遵守規範,整個社會才會井然有序。所以,日本父母非常重視培養孩子遵守社會規範的意識。由於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就會遵守公共秩序。」



    ◆教養鐵規則3:守規矩懂禮貌,要從生活小事教起



    到了下一站時,我們身邊站了一個帶著小男孩的媽媽,小孩大約四歲左右。我不由自主地起身,想把座位讓給孩子。



    孩子的媽媽大概看出了我的動機與目的,只是對我笑笑,依然拉緊孩子的手。

    「簡寧,坐下吧,在日本不用讓坐給孩子。」



    「為什麼?那麼小的孩子,出了危險怎麼辦?」





    ●「有兩個原因。其一,你看,我們這節車廂有四個孩子,不論是站著或坐著都很安靜,沒有亂跑亂動的,這是因為從小父母就教育他們在公車或地鐵上要守規矩,不能亂動。其二,日本人認為,讓孩子站著,可以從小鍛鍊孩子的堅強毅力。」●


    「現在不是都說要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嗎?日本父母卻給孩子定了這麼多規矩,真是難以理解。」



    「沒什麼難理解的。等一下出地鐵,你就能發現守規矩的好處了!」吳麗道。

    地鐵快到站時,前一節車廂有個四十歲左右的日本女人,突然神情激動地走到一個正在抽菸的美國男人面前,用英語哇啦哇啦說了一大堆。由於他們對話的速度很快,從小就沒好好學英語的我,就像聽天書一樣不知所以然。



    「吳麗,他們在說什麼啊?」



    「呵呵,到站了,下車再說。」



    隨著出站的人流,我們向出口處移動腳步。



    「剛才發生什麼事了?」我依然對剛才的事很好奇。



    「那個女人說,你不是小孩子,應該知道要有公德心吧,請熄掉你的菸!那個男的趕緊道歉並把菸熄了。」吳麗對我耳語道。



    「這樣啊,要是在華人社會,那個女人肯定會被別人當成愛管閒事的歐巴桑!」我不以為然地說。



    「噓,小聲點,說話別那麼大聲。」張小玲提醒。



    「為什麼?」



    「這是公眾場合。」



    「公眾場合?」我前後左右看了一下,人們都是低著頭一路走來,很少有人在說話,更沒什麼人大聲喧嘩。



    於是,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安靜地向前走著,耳邊傳來一陣陣噠噠的皮鞋聲,那麼清晰又那麼整齊。



    儘管出站的人很多,卻一點也不感到擁擠,更沒有亂哄哄的感覺。日本的地鐵,果然非常不同。



    或許這個不同,真的與日本人的守規矩有關。



    看來,回國後,我也要培養小強守規矩的觀念了。



    首先要制訂家規,包括:



    1.家裡來了客人,一定要打招呼,對客人要有禮貌,而且不能說謊,不能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2.坐公車或地鐵時,要好好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能亂動,不能大聲喧嘩,不能搶座位;沒有座位,就要安靜地站在媽媽或爸爸的身邊。



    3.一天只能看一個小時的電視,每週只能玩半個小時的電動。



    4.中午一定要吃飯,否則一星期不能吃零食。



    5.一定要按時睡覺,睡覺時一定要記得關燈……



    ●先讓他從小事做起,而且要一件件地來!●








    -->







    ▲ 收起內容▼ 展開特別推薦